Get in touch
555-555-5555
mymail@mailservice.com

國研院攜手成大 首創全國第一座牙周病檢測利器

2020 Dec 8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40歲以上民眾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9.1%,居全亞洲之冠,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攜手成功大學、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全國首創的「牙周致病菌快篩套件」,尖端醫今(4)日與成大簽下新台幣880萬元的技轉合約,搶攻全球精準醫療商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40歲以上民眾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9.1%,居全亞洲之冠。台灣每年花費在治療牙周病的支出超過11億元,中央健康保險署已將健保給付增列「牙周病統合性治療項目」,藉此改善國人口腔健康。

牙周病不像蛀牙會疼痛,因此容易被忽略,但牙周病的危害往往不只是牙齦紅腫、刷牙出血、牙齦萎縮、掉牙等,而是連帶身體也會因為牙周病菌到處亂竄而引發全身系統性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致命,因此有「沉默殺手」之稱。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牙周病列為影響全球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篩檢預防與癒後追蹤,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目前牙周病的檢測方式,主要是全口根尖X光片檢查、牙周囊袋探測或進行細菌培養。全口根尖X光片檢查需拍攝約14張X光片,判斷每一顆牙齒的骨頭高度及齒槽骨破壞程度,牙周囊袋探測則是由醫檢人員使用牙周探針去探測每顆牙齒的牙周囊袋深度,但這兩種方法無法得知是哪一種病菌造成牙周病;細菌培養法雖然可以獲得詳細的病菌資料,但耗時費工且所費不貲,一般牙科診所無法操作而普及度不高。

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炳慶副教授團隊結合成大醫院牙科臨床醫師,製作出可以快速且高準確度辨識牙周致病菌的適體 ,也開發出高靈敏放大試劑,整合為一套牙周病專用的檢測系統並取得台灣、美國專利;但因成大實驗室不具備開發快篩試片的設備與技術,因此停滯了將近1年。

直到國研院儀科中心執行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與成大合作,針對成大的研發成果進行技術加值,將檢測系統優化,並製作出快篩試片;同時鏈結尖端醫加入,借重尖端醫的生醫檢測技術,進行商品試量產,終於成功研發出全國首創的牙周致病菌快篩套件。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丁羣展指出,有別於牙周病傳統的檢測方式,該快篩套件可以讓受測者在過程中,不會感到疼痛與不適,且在診間內6分鐘內就可以快速完成檢查,對於牙醫師在診斷及後續治療提供很大的幫助。研究團隊也使用牙周囊袋深度探測結果與快篩套件檢測結果進行交叉比對驗證,確認快篩套件精準度非常高。

過去3個月這套快篩套件已在成大醫院完成600多例人體試驗先期分析,由於檢測效果良好,尖端醫決定與成大簽下880萬元技轉合約,希望能在短期內將這項產品應用於臨床診斷,造福更多牙周病患,並以此搶攻全球精準醫療的兆元商機。

國研院4日舉行「全國首創即時診斷牙周病篩檢成果分享暨產學技轉合約簽約記者會」,正式對外宣布本案。

科技部謝達斌政務次長透過影片致詞時表示,生醫與資通訊向來是台灣具有競爭力的行業,特別是「精準健康產業」更具潛力!科技部向來大力支持學術研發技術的創新及推升,本次透過學校的創新技術與法人加速器的串接協助,不但研發出突破性的技術,也能快速商品化。科技部希望未來更多學校、法人與產業建構成鐵三角,輔以科學園區的聚落能量與國際接軌,為發展精準醫療的生態系而一同努力。

國研院吳光鐘院長指出,國研院儀科中心所負責的「醫材加速器」多次傳來捷報,除了輔導學校團隊技術加值,更幫助串聯醫療器材產業及醫院,一次解決產業技術、驗證、法規、臨床的關卡,降低研發成本及風險,讓產學合作可以加速前進,提高成功率。

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兼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表示,成大歷年來在產學創新一向表現優異,這次透過國研院儀科中心的協助,結合具備製作體外診斷醫材能力的尖端醫,將研發成果產品化,讓成大的創新技術可以躍升成為產業助力,同時將研發成果落地,造福牙周病患,是最棒的結果。

尖端醫蘇文龍董事長指出,尖端醫係由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技轉技術、於2000年成為台灣首家由經濟部衍生的生技公司,在檢測領域已有36年實戰經驗,不論在食品安全檢測或毒物檢測,技術都相當領先。這次透過國研院儀科中心居中媒合與成大合作,看中其高技術含量,決定與成大簽訂技轉合約,除了宣示擴張版圖,進駐南部科學園區,也展現競逐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的決心。

以上內容,轉載自
工商時報,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 。


2024 Dec 31
尖端醫(4186)營收動能來自細胞儲存、CDMO服務等,其中攜手合作的醫療院所,沙鹿光田綜合醫院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成功讓原已癱瘓的患者逐步改善,肢體力量明顯進步。 看好台灣預防醫學的尖端醫,獨家代理美國Natera第二代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能檢測出更為精準的胎兒染色體,常見非整倍體或常見微小片段缺失,將有助於推波業績的成長。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依衛福部公告之特管法,在基因檢測項目,引進第二代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查,在美國市佔率第一,全球已超過300萬位以上孕婦選用。 美國Natera實驗室技術,可分辨胎兒(胎盤)與孕婦的游離DNA,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在226公報中,提到唯一可透過SNP-Base NIPT技術,檢測雙胞胎同卵、異卵資訊的實驗室;美國醫學遺傳暨基因體學會(ACMG)在2023年公告,唯一建議,可使用SNP-Base NIPT技術,檢測胎兒在迪喬治症候群風險。 董事長蘇文龍表示,細胞治療需求,隨著全台醫療機構的合作,帶動間質幹細胞較去年同期成長;從幹細胞到外泌體,再生醫學研究掀熱潮,尖端醫運用靈芝外泌體與多醣體為基底,打造美妝品牌「詩特甯奇姬」修護系列產品,提供每位客戶在不同生命階段,擁有更多元的服務。 他指出,規劃中外泌體的發展,包括外泌體開發、設計代工、保健食品、醫療器材等不同產業不同通路的組合商機。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EgVEba
強化利基 尖端醫擴大耕耘細胞治療、外泌體商機
作者: 工商時報 彭暄貽 2024 Nov 28
尖端醫(4186)投入外泌體研發商機,加上細胞治療取得重大進展,以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獲准收案條件放寬等,增添業績推升力道,10月營收0.36億元,年增43.42%,前十月業績年成長14.54%。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公司創立以來,以細胞應用為主軸,在細胞儲存、間質幹細胞治療等領域,擁有再生醫學研發實力的公司;接下來,看好外泌體的發展潛力,引進合作夥伴與延攬專業人才,將推出外泌體的美妝保養品,還有生醫保健的行列。 尖端醫耕耘再生醫療,從新生兒、成人細胞保存,加上細胞治療、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朝細胞多角化集團經營模式。 蘇文龍指出,關於外泌體研發,尖端醫已送審國際化妝品原料(INCI NAME:EXOBOOST),待取得相關認證,將布局國際保養品市場;國內市場布局也運用靈芝外泌體與多醣體為基底,打造美妝品牌「詩特甯奇姬」修護系列產品,用以服務尖端醫客戶。
作者: 彭暄貽/台北報導 2023 May 19
(尖端醫與尖端亞細簽訂「生技醫療合作聯盟合約」,推廣大中華區、亞太市場「細胞領域整廠輸出」項目。圖/尖端醫提供)
作者: 中華新聞雲-記者陳金龍 2023 Mar 29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1歲熱愛棒球的覃頎恩從少棒、青少棒、青棒,一路打進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擔任投手的他有著「下一個牧田和久」美譽,卻因車禍造成下身癱瘓,人生陷入黑白,歷經光田綜合醫院與尖端醫運用幹細胞治療8個月,已可自行運用輔具穩健走路,渴望重溫運動夢。 
2022 Nov 29
經濟日報/黃英傑 花蓮慈濟醫院、尖端醫 (4186) 獲准「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傳捷報,讓69歲葉女士,用自己間質幹細胞,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左膝疼痛,獲得大幅度改善。 「爬樓梯膝蓋卡卡的,而且走久,就會痛。」69歲的葉女士,膝蓋疼痛多年,去年經花蓮慈濟醫院總顧問暨骨科醫師李宏滿教授使用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她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半年後膝蓋就不痛了;葉女士開心分享「很滿意!我都忘記膝蓋痛這件事了,生活也都回歸正常,不會再覺得膝蓋不舒服。」
2022 Aug 11
拿著助行器,緩緩一步步往前走,他是衛福部核准,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第一例個案簡先生,個案在ASIA脊髓損傷程度為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標準,短短6個月,將「感覺」找回來了,也能以助行器或輔具站起。 見證這分感動故事的有花蓮縣長徐榛蔚、衛生局長朱家祥、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尖端醫(4186)董事長蘇文龍、國際醫療與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李啟誠、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神經外科主任蔡昇宗等人。 依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台灣脊髓損傷人數平均年齡約在27歲,使用輪椅的病友達92%,過去在臨床,受傷超過半年的病友,單靠復健得到的進展非常有限,這也是花蓮慈濟醫院攜手尖端醫積極發展再生醫學,通過衛福部特管法以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原因。
作者: 彭暄貽/台北報導2022.07.11 2022 Jul 15
尖端醫(4186)宣布開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脊髓損傷新里程;攜手光田綜合醫院推動幹細胞治脊髓損傷,11日以「超人再起~間質幹胞治療脊髓損傷」為主題,進行案例分享。 尖端醫為全國首家骨髓間質幹細胞製備場所;在幹細胞儲存銀行中,核准項目、核准件數及合作醫院都領先同業。光田醫院去年獲衛福部特管法計畫核准後,向產、官、學界展示細胞治療案例。 光田綜合醫院院長陳子勇表示,以往脊髓損傷患者多需終身倚靠輪椅行動,過去在臨床上,受傷超過半年的脊髓損傷病友,單靠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有限,這也是光田醫院積極發展再生醫學,並與尖端醫的合作,通過衛福部特管法以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原因。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指出,再生醫療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脊髓損傷只是其中的一環,「間質幹細胞有修復受傷組織的特性,目前除脊髓損傷外,也被用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等等,可說是一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 陳子勇解說,患者從完全無知覺到漸漸有感,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就治療方式,是由病患體內抽取骨髓後,至尖端醫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再以精準定位注射的方式,打回患者體內,讓癱瘓者原本的脊髓慢慢再生長。 以上新聞,分享於  工商時報 ,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
作者: 文 謝奇璋 2022 May 16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左二)、和迅生命科學創始人温慶玄(右一)、總經理温政翰(右二)出席簽約儀式。圖/尖端醫提供 疫情翻轉生醫熱度,加上再生醫療三法,帶動細胞治療進入新紀元,尖端醫(4186)營運報喜,4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55.88%,主要來自和迅生命科學技轉簽約金收入認列。 擁有免疫細胞治療與幹細胞治療兩大核心技術平台的尖端醫,在衛福部通過施行特管辦法後,雖在疫情影響下,仍帶動其他營收成長,旗下蛋白質藥物TAT-HoxB4完成階段開發後,技轉和迅生命科學進行臨床階段驗證。 根據雙方依約,已收到和迅生命科學支付第一階段簽約金150萬美元,於4月認列營收,若新藥開發進度順利,完成第2~4階段將可收取權利金2,400萬美元;若和迅生命科學在第2~4階段開發期間,讓渡或授權第三人時,尖端醫可收取不同比率分潤權利金,若新藥查驗登記審核上市後,尖端醫可依產品銷售稅後淨利分潤3%之十年權利金。 搶下「台灣第一件」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案的尖端醫,是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 此外,尖端醫與台中慈濟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合作之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案,已獲衛福部核准,將為尖端醫添營運新動能。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談到特管辦法,在幹細胞儲存銀行中,核准項目、核准件數及合作醫院都領先同業,更獲衛福部核准通過8案,尖端醫在細胞培養技術與管控能力是有目共睹。 受惠於政府特管辦法的政策,尖端醫提供多元細胞治療,包括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實體癌第1~4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脊髓損傷等,已開始合作的醫院有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台中慈濟醫院,其餘仍待衛福部核准。
2022 Jan 20
光田綜合醫院與尖端醫(4186)共同啟動細胞治療列車,(左三)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左二)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右三)尖端醫(4186)董事長蘇文龍等醫療團隊共同出席。光田醫院/提供 脊髓損傷病患透過細胞治療,有機會擺脫輪椅。光田綜合醫院與尖端醫(4186)攜手合作,獲衛福部核准「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1月19日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與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啟動細胞列車,以尖端醫細胞培養技術,加上光田綜合醫院在幹細胞治療的領先研究,共同為脊髓損傷打造精準療程。 光田綜合醫院成為全國第三家通過可將細胞治療用於脊髓損傷的醫院。陳子勇院長表示,以往脊髓損傷患者多需終身倚靠輪椅行動,如今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間質幹細胞具有多功能的分化與修復能力,此類病患在接受細胞治療後,有機會改善症狀。
2021 Dec 13
尖端醫技術移轉和迅生命科學第1階段90%簽約金已入袋,計13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800萬元),將待專利及商標移轉後,可全數收足第一階段里程金;若日後順利完成臨床試驗,將對尖端醫財務、業務呈正向影響。 尖端醫(4186)受惠TAT-HOXB4蛋白藥物技術移轉和迅生命科學,若後續開發順利,未來階段總里程金更上看2,400萬美元,以及尚無法估算之產品上市10年分潤金,將為未來營運增添新動能。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表示,依雙方簽訂,下個里程金在專利及商標移轉之各國官方收件且經代理事務所通知後,可取得15萬美元,若日後完成第1~2期臨床試驗,即可先行取得200萬美元,另臨床第3期完成後,再注入700萬美元。 法人表示,透過TAT-HOXB4蛋白藥物刺激造血幹細胞生長,可適用領域極廣,包括抗癌輔助、骨髓移植等,可透過提升造血幹細胞的效能,讓癌症病患在化療後,可縮短「嗜中性白血球不足」的恢復期,這市場規模可望伴隨癌症藥市場而擴大下,對於該藥物未來癌症輔助治療是指日可待。 尖端醫鎖定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隨著CDMO業務穩定成長,從食安檢測、毒品檢驗、幹細胞儲存與細胞治療等領域帶進穩定現金流。 近年在衛福部「特管辦法」法規開放下,尖端醫在既有技術基礎上,已獲得衛福部核准通過七案,包括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實體癌第1~4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脊髓損傷等,已開始合作的醫院有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光田綜合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其餘仍待衛福部核准。 除了專注本業發展,尖端醫依循特管辦法提供合作醫療院所全方位服務,包括「特管送件、教育訓練、專人服務、專人傳送及專業製備」等五大服務優勢,規劃未來海外發展將以東南亞為主、大陸為輔進行細胞整廠輸出,提供實驗室建置、軟硬體協助等服務。 以上新聞,分享於 經濟日報 ,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
更多文章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