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左二)、和迅生命科學創始人温慶玄(右一)、總經理温政翰(右二)出席簽約儀式。圖/尖端醫提供
疫情翻轉生醫熱度,加上再生醫療三法,帶動細胞治療進入新紀元,尖端醫(4186)營運報喜,4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55.88%,主要來自和迅生命科學技轉簽約金收入認列。
擁有免疫細胞治療與幹細胞治療兩大核心技術平台的尖端醫,在衛福部通過施行特管辦法後,雖在疫情影響下,仍帶動其他營收成長,旗下蛋白質藥物TAT-HoxB4完成階段開發後,技轉和迅生命科學進行臨床階段驗證。
根據雙方依約,已收到和迅生命科學支付第一階段簽約金150萬美元,於4月認列營收,若新藥開發進度順利,完成第2~4階段將可收取權利金2,400萬美元;若和迅生命科學在第2~4階段開發期間,讓渡或授權第三人時,尖端醫可收取不同比率分潤權利金,若新藥查驗登記審核上市後,尖端醫可依產品銷售稅後淨利分潤3%之十年權利金。
搶下「台灣第一件」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案的尖端醫,是全台第一家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場所查核的「幹細胞」儲存公司。
此外,尖端醫與台中慈濟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合作之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案,已獲衛福部核准,將為尖端醫添營運新動能。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談到特管辦法,在幹細胞儲存銀行中,核准項目、核准件數及合作醫院都領先同業,更獲衛福部核准通過8案,尖端醫在細胞培養技術與管控能力是有目共睹。
受惠於政府特管辦法的政策,尖端醫提供多元細胞治療,包括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實體癌第1~4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脊髓損傷等,已開始合作的醫院有花蓮慈濟醫院、新光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光田綜合醫院、台中慈濟醫院,其餘仍待衛福部核准。
以上新聞,分享於工商時報,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
本站委由鼎詠勝法律事務所提供法律諮詢服務